胡马川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三六肆章 一世

秦王应旭直到饮下酒盅里的鸩毒时,才恍然自己的一世竟然像是个笑话。

从小他就是人人欣羡的对象,身材健硕允文允武,母亲刘姣是宠冠六宫的刘惠妃,外祖父是谨身殿大学士刘肃,舅父是文采风流的一甲探花,舅母出身数一数二的世家彰德崔氏。父皇爱重,刚刚十八岁就让他以亲王之尊镇守登州。与此相比,他的几个兄弟还懵懵懂懂地不知事呢!

自皇后所出的长子应昶薨逝后,应旭就成了实际意义上的长子。从各方条件论起来,唯有他具有继承大宝的希望。不但是他母亲刘惠妃这样以为,就是王府里的清客和一众朝臣私底下都这样以为。

三皇子应昀虽有些才学但偏于文事,整日只知吟诗作对风花雪月,且他的母亲崔婕妤出身低微,听说只是个北元边境牧民之女,最早不过是皇帝身边的一个司寝宫人。

四皇子应昉出自坤宁殿张皇后,可打小就是个药罐子,太医们每每提及他都是直摇头,私下里打赌说四皇子活不到成年。当应旭第一次在乾清宫内书房看到这个小弟弟时,已经十岁的男孩却单薄荏弱得象个六七岁的小姑娘。

就是因为这种隐密的优越感,应旭将一个长兄应尽的责任做了个十足十。每年四时节礼生辰吉曰,就会搜罗些精致的物件送回京城。可是即便他表现得如此礼贤下士友爱兄弟了,皇帝对于立太子一事却是只字不提。

外祖父刘肃老于世故,在名叫篁园的书房里拈须微笑,谆谆告诫他稍安勿躁休要着急。

有时候太子这个名号也只是个虚称,历朝历代有多少被封为太子的储君最后都死于非命,或是父子相疑落得个身异处的下场。就是当今这位九五之尊,当年在先皇的众多子嗣当中非嫡非长,却靠着七分人为三分运气笑到了最后。

秦王应旭收敛心神渐渐安稳下来,开始一心一意地处理手头上堆积的公务,这种课实耐劳的作派逐渐让他在军中羸得赞誉。及至三皇子应昀长成时,他已经在东南沿海各个城镇扎下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