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菜你在哪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章小庙中少年寻奇

到了秋天,老人撒手人寰。依照遗愿,葬在破庙东面不远的林子边上。老人的那所宅子便归了于游用,白天打理药草,顺便等村里人来看病。因为年幼,两岁的于游不记得抱过自己的爷爷和姥爷。这十来年的相处陪伴,已让他在心里把老人当做自己爷爷看待了。一个月后的一天,吃过早饭,于游跟家里说要去看看师父便出门了。路上回忆着以前与老人相处的点点滴滴,不知不觉走出了村子,行了一个时辰,踏上被荒草埋没的小路。走了一小会,前面看见了一座十分破旧的庙,坐北向南,东院墙有一半没了,南面院门大开,门板早就不知去向。四周和庙内庭院中杂草丛生,看样子很久没人来过了。还有一棵一米多的树立在中间,不知道是哪里吹来的种子长起来的。于游之所以来这里,是因为师父告诉他,每当月圆的那晚,小庙里一块地面会有一个半尺长的七彩光桥。光很弱,若不是在小庙里常住,根本不会发现。老人十年前刚从外地回来后三天,是当月十五,睡觉的地方正对着彩桥,故而半夜起身时看见了。他幼时住在这里可是没有这彩桥的,在小庙研究了好几个月,把里里外外翻遍了,什么也没有发现。于是只能放弃,临走时把屋内那块地面用破碎的砖瓦石块盖上。

于游进入庙中唯一的殿内,右前方堆砌着一堆砖石瓦砾,十来年没动,上面已经盖上了一层浮土。于游取下身上的小铲子,把砖石拨到一边,露出了下面的石板,翻开石板,就是土地了。于游向下挖土挖了三尺,周围挖成五尺见方。此时尚早,于游去了东边,给师父的坟上填了些土,回到庙中静静的等待夜幕降临。天黑不久,彩色光桥出现了。于游拿铲子从光桥上挥过,借着月光看了看铲子,没有什么变化。又伸右手触碰,从光桥里穿过好几次,没有什么感觉,手放在光桥中,还是没反应。又挖了三盏茶时间,发现光桥是越来越长了,还有点弯着向下的意思。于游擦了擦汗,倒在土堆上喘着粗气,有些力竭了。于游怀疑这光桥很可能是一个光圈最上面的一小部分。按照呈现在眼前的,这个光圈起码数百丈。想要知道为什么会有七彩光,恐怕要向下挖百丈以上,到达光圈中心。如果继续挖,且不说会不会被被发现,自己一个人也无法挖这么深。若是能土遁就好了,不过那是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人才会的法术,村里有老人见长生门的道长用过。每十年一次的长生门招收弟子,是水洼村与法术唯一的交集了。

于游把庙内恢复原状,迎着夜色走回家。还好月亮把路照的很亮,不必摸黑赶路。星星也眨着眼睛,让于游觉得一个人走夜路也不会无聊。回到村子已是二更,担心吵醒父母,于游便没回家,在师父的宅子里住了一夜。第二天母亲问他为何昨晚没回来,让她惦记。于游推说昨天在庙内不小心睡着了,回来时天色已晚,就在师父的住处睡了。于游母亲以为他思念师父,便叮嘱他不要再在外面过夜,附近也是有豺狼虎豹的。于游答应一声,从厨房里拿起一个狼形状的面食吃了起来。于游自幼时喜爱各种小动物,母亲便把面用模子压成各种小动物形状蒸给他吃。于游吃完,跟在缝补衣服的母亲说一声,去了药田那里。

于游围着药草地看了一圈,便回到屋中。才看了一小会医书,就听见外面声音传来:“小游,你在吗?”于游听见略带嘶哑的声音,一个激灵,冲出来就躲进了偏屋。于游刚躲好,院门一响,进来一个身穿蓝色衣裙的小黑丫头,走起路来,梳着的辫子一甩一甩的。这黑丫头,就是前边提到的三妮,比于游小一岁,大名静姝。别看姓名中带一个静字,性子却与静没什么关系,自幼便跟着父母习武。自从静姝来他们村偶然认识了他,每过一段时间就找于游切磋武艺。说是切磋,于游可没有人教过武术,刚开始都是被动挨打,打完之后鼻青脸肿,要疼好几天。因此于游背地里都叫他疯丫头。不知是不是静姝嫌他不抗揍不过瘾,后来教了他一些基础好学的招式和练习内功的方法,于游苦练以后,再“切磋”时身上的伤轻了很多。

小丫头目光在院子中一扫,发现没人。右手扶着门,左手叉腰说道:“小游,赶紧给我出来,我知道你躲起来了,若是让我亲自去寻你出来,你的屁股就不好了。”只是原本很有气势的话,说出来却有气无力,反而显得有些可怜。于游在屋中听得此话,心想她当是从自己家中赶来的,知道自己在这里。无奈只得捂着头,小心翼翼的走到她面前,问道:“你找我做什么,不是又要切磋吧?”小丫头闻言道:“不是,你没看见我穿着裙子来的吗?我,我母亲让我来找你看病。”这话虽然说出来了,声音却越来越小。于游这才注意到她的装扮,心里一松,

(本章未完,请翻页)

问道:“是什么病?你平时习武,一般不会生病的,难道是受伤啦?在哪里?”静姝:“不是受伤,是,是女人才会得的病,昨天开始我肚子痛。”一边说,这头就低下去了,声音也几乎低不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