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村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放进光盘,打开录音机,爷爷熟悉的声音传进了李虎的耳朵里,爷爷生前带着道情皮影不但在家乡演唱过,而且还去过陕北和银川,最让爷爷自豪的是他曾经带着席家戏班出过国,把道情皮影带到了国外。

长期的演唱生涯,萌发了爷爷对传统道情皮影唱腔及伴奏乐器进行改革尝试的念头。

经过不断实践,爷爷在综合前人唱法的同时,吸取了许多地方戏曲和民歌的养分,创造了一些新的唱法和新的板路,这也是爷爷的席家戏班在众多的戏班子中能够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爷爷受北部草原乐器的启发,把原来用来伴奏的二胡改成了四胡,成为席家戏班独具特色的伴奏乐器,并且增加了唢呐和水梆,实现了伴奏乐器的多样化。

爷爷留下来的光盘,对李虎的影响非常深刻,为了把握演奏技巧,李虎反复听爷爷的唱法,并多次学唱,每一句台词,他从听到唱,不少于十次。

经过十多天的刻苦学习,李虎无论是唱腔,还是在乐器的演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虽然他的水平还赶不上爷爷当年的水平,但已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道情皮影主唱。

为了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和办班水平,李虎来到县城,参加了县政府主办的道情皮影培训班。

为期十五天的道情皮影培训班,课程排的满满的,不但讲道情皮影的演唱技巧,还教二胡、笛子、渔鼓、唢呐演奏的一些基本方法,在最后三天,还教皮影的雕刻技术。

在如此短的时间,要学会老师讲的,必须要有一些基本功,李虎在进培训班前,已经通过爷爷留下来的三张光盘掌握了道情皮影的一些基本知识,听起来并不吃力。

县政府为了办好这次培训班,可谓下了大功夫,请的要么是县内健在的道情皮影大师,要么是省市的乐器专家。

第一节课讲的是环江县道情皮影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讲课的是县文化馆王馆长,王馆长个头不高,面目慈祥,讲的通俗易懂,言简意赅。

环江县的道情皮影以“悠扬刚健、字正腔圆、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自成一派,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奇葩。

皮影本不但我县有,而且遍布大江南北,是一种民间艺术,属于剪纸范畴。

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汉武帝的妃子李夫人亡后,帝非常思念,方士李少翁便在夜间设一帷帐,将提前用“替英之石”刻成的李夫人像放在青纱帐里用灯光照射,请帝观看,帝见李夫人姗姗而来,如真人“还幄坐而步”,帝惊然不已。

通过王馆长讲解,李虎终于知道,汉代已经有了皮影的记载,皮影可谓历史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