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烬重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汪皇后是个雷厉风行的人,短短半个月,她就已经组织原本的梨园之中玩票性质的群戏子,成为了一个专业的戏曲表演团队。

要知道一个专业的戏团可不是有几个能唱的名角儿就能做好的。戏曲的表演怎么安排,戏曲的角色怎么分配?具体的唱段分配给哪个角色,都是要有专业而睿智的眼光来决定的。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刚刚写就排练还未成熟的戏曲,如何在表演中根据观众的反馈,逐步的进化更改,更考验一个人的观察程度和文学功底。

然而这一切都被汪皇后安排的井井有条。

短短一个月之内,刚刚成立的大唐皇家戏团已经在长安周边的庄户里,进行了十余场的表演。可以说是场场爆满,而且一场比一场反响热烈。

盛世大唐原本就有种种节目,比如花车巡游等等,每到节日的时候,帝王将相与民同乐。

但是说到底不过是民众远远的看一下皇族贵族的娱乐边角料而已。

那花车确实建的气派,上面的舞女确实漂亮,但是又不允许民众靠近。那通天高塔确实富丽堂皇,也不过是玄宗和重臣才能登高宴饮。

那些诗词歌赋,在文人之间传唱起来,多有佶屈聱牙的词汇,百姓也听不甚懂。

谁以往曾经想过皇家竟然有专门为他们写就的剧本,专门为他们写就的台词,专门为他们表演的戏曲呢?

借鉴了贺礼所给的文本中,那极度口语化、贴近人民日常的的语言风格,汪皇后亲自把关润色了每一场登台演出的剧本。

她甚至亲自撰写了平阳公主临危不乱镇守娘子关的故事、太宗忍受渭水之盟休养生息之后风雪夜擒颉利可汗的故事。如今是长安人民最受欢迎的曲目。

只不过跟民间一片赞扬不同,朝堂的奏章如同雪片一样飞来。

皇后不顾礼仪操持戏曲、皇家梨园为草民所用、尊卑不分难以治国……种种弹劾之语无不痛心疾首,仿佛国之将亡。

而李亨对此早就已经免疫了,扔下了一句话就奠定了基调:

人民群众喜欢,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如今的大唐皇家戏曲团队已经走出了长安,走向陕西高原的一个个乡村。

而汪皇后亲自动员了皇庄之中的老人,派他们前往中原各地收拢那些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口艺人,一起前来长安接受培训,然后再回归各地,打算发展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戏曲种类。

“王皇后这边做的如火如荼,但是是细水长流的民间部分。

朝堂是民间的风向标,朝廷不做改革,如何能让民间的文化氛围迅速推行?”